
大行控股、外资背景、国资持股、清华北大人财贸等名校高材生比比皆是,民生加银基金满足了人们对顶尖金融公司的幻想。然而,抛开华丽的外表,民生加银基金可以说是把一副好牌打得稀巴烂。
民生加银基金成立于2008年11月,成立时间不算晚,成立后没过几年就碰上了A股一轮大牛市,国内公募基金开启了从1万亿向30万亿的跨越式增长。然而在此期间,民生加银基金规模几乎停滞不前,从2017年三季度规模首次突破千亿以来,至今其规模依旧在千亿门槛上徘徊。
名校高材生云集业绩跑输大盘
从股东背景来看,民生加银基金控股股东为民营银行巨头民生银行,第二大股东加拿大皇家银行同样是加拿大最大的民营银行,而第三大股东陕西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则属于国资,三大股东分别持股63.33%、30%、6.67%,股东阵容相当豪华。
基金经理团队也是清一色的名校高材生。在目前26位基金经理中,清华大学毕业的就有4位,其他基金经理基本上也是北大、人大、央财、同济等双一流名校毕业。
在这样一个名校高材生云集的团队里,按理说应该不缺大将,但民生加银基金却给人以“蜀中无大将”之感。民生加银基金业绩长年跑输大盘,基金经理业绩更是惨不忍睹。
截至2024年末,民生加银基金管理资产总规模为1475.8亿元,其中股票基金仅为51.25亿元,混合基金规模为106.35亿元,债券型基金为1055.72亿元,货币市场基金217.96亿元,FOF基金51.74亿元。
股票基金、混合基金等主动权益类产品往往最能体现基金的管理水平。但据Wind数据统计,截至目前,在民生加银基金旗下29只股票基金中,近三年收益率为正的只有7只,收益率最高为12.06%,而亏损幅度超过20%的有11只。在55只混合类产品中,近三年收益率为正的同样只有7只,而亏损幅度超过20%的有13只。
产品亏损幅度惊人管理层频频出走
在所有主动权益类产品中,民生加银创新成长、民生加银精选两只产品亏损幅度居前,近三年收益率分别为-60.34%和-44.15%,这两只产品目前基金经理均为刘霄汉。
民生加银创新成长上一任基金经理是陈洁馨,在其管理期间,该基金亏损幅度达到惊人的74.10%。陈洁馨在2024年8月离任后,由刘霄汉接管。民生加银精选的上一任基金经理为施名轩,在其管理期间,该基金亏损幅度同样高达58.40%。
民生加银旗下王亮、孙伟、柳世庆等主要权益基金经理业绩表现也差强人意。
王亮是清华大学硕士,拥有17年证券从业经历,曾就职于泰康资管,历任行业研究组组长、投资经理职务。2017年9月加入民生加银基金后,担任投资部基金经理、权益研究部总监兼投资部副总监等职位。
王亮的基金经理生涯开局良好,2018年11月开始管理的第一只产品民生加银景气行业A至今任期回报依然高达56.46%。然而此后,其管理的产品业绩开始分化,在目前管理着10只基金(A、C类分开计算)中,有5只产品亏损幅度超过30%,其中民生加银价值优选6个月持有任期回报为-40.00%。
孙伟则是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,拥有13年证券从业经历,曾任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分析师。2012年2月加入民生加银基金,现任权益投资部总监、基金经理。
和王亮一样,孙伟开局即巅峰,2014年7月开始管理的两只产品民生加银策略精选A和民生加银红利回报,取得超高回报。民生加银红利回报从2014年7月至2018年卸任时的回报为118.59%,而民生加银策略精选A管理至今的回报率为346.90%。
孙伟很幸运,一入市就遇上了A股一轮大牛市,这两只产品也成为其经典之作。然而自此之后,孙伟的业绩也大不如前,目前在管理的7只产品中,民生加银策略精选A一枝独秀,而其他产品则全部出现亏损,其中管理规模最大的一只产品民生加银成长优选自2020年11月27日成立以来,亏损幅度为-26.65%,规模从2021年第二季度最高时76.68亿元降至目前24.26亿元。
柳世庆曾担任民生加银公司投资部总监,在2021年二季度末时,其管理规模曾高达百亿元。然而近年来在遭受严重亏损后,柳世庆于2024年8月离职。据Wind数据统计,截至2024年8月21日卸任,柳世庆管理的五只基金中,民生加银质量领先A、民生加银价值发现一年持有A、民生加银内核驱动A任期回报皆告负,分别为-42.52%、-37.27%、-36.9%。
基金经理业绩不佳的同时,民生加银的管理层也不太稳定。2022年-2024年这两年时间,公司的高管层犹如走马灯般更迭。2022年3月,原总经理李操纲因个人原因离职,董事长张焕南代为履职;当年12月,郑智军接任总经理一职,结果张焕南却又在2023年7月离任,随后民生银行原南京分行行长李业弟接任董事长一职。(内容来源|远见资本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