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近日,985高校研究生毕业生求职时因本科院校非211、非985被拒,这个消息引发人们思考。
让我们来看看,两位985、211研究生的求职经历吧。他们到底因为什么没有被应聘上呢?到底是因为什么,985的研究生都不要,难道现在的公司都这么眼高手低了?
“面试参加不少,录用通知一个没收到。”临近年关,还没找到工作,高畅感到压力山大。对本科毕业于一所二本院校、研究生就读于985院校的高畅来说,焦虑的根源在于“第一学历”。研究生读得再好,可是她“逆袭”了,也是输在了第一学历。
在双选会上,企业HR在她递过来的简历上写上“双非”,然后随手塞到一叠简历中。“再然后,就没有然后了。”高畅说。
还有更离谱的是,和从211院校本科毕业的研究生同学报考同一家单位,明明她的实习经历更丰富,但接到笔试通知的却是她的同学。
“你的本科院校是哪里?”参加一家企业的第二轮面试时,面试官的随口一问,让高畅心里“咯噔”了一下。得知她毕业于一所二本院校后,高畅明显感到面试官对她的兴趣不大了,“前面的应聘者都聊了约15分钟,到我这儿,不到5分钟。”
等待了两周后,该公司HR电话告知她,因简历没有竞争力,这次招聘到此结束。这段经历让高畅很受打击。
和高畅有着相似求学“逆袭”经历的陈雷,也曾向往过进入互联网头部企业。但随着一封封投出去的简历没了音信,陈雷也逐渐失去信心。
后来,他托朋友从企业内部打听得知,报考的公司只招收本科和研究生都毕业于211、985高校的学生,所以他的简历被“无视”了。
几次面试失败后,陈雷发现,很多企业不会在招聘启事中明确“第一学历”要求,但往往会将其当作一道隐形的“门槛”,影响后续的用人抉择。
这也太艰难了,怎么身为名校出身的大学生,从学校出来根本没有可选择的机会,公司都不给予一丝实习的机会,真的是就业太不容易了。
也有人表示,即使一些求职者的研究生阶段教育背景出色,但如果是一般的本科学历,在招聘时往往较难走到最后、获得工作机会。
让我们来看看相关人士怎么分析就业问题的吧,不管如何,就业形势相当严峻是事实,因为学历,导致很多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,这也是给年轻人的一种很大的压力。
“学历的影响程度在不同行业、岗位和不同招聘渠道是不一样的。”在杭州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从事招聘工作的张鹏看来,高科技产业更看重学历,而诸如互联网营销岗位则更看重工作经验,“校招往往更注重毕业院校,而在社招中,如果求职者过往的工作成绩足以证明他们的实力,那就不会严卡学历。”
有时候,简单粗暴地用求职者的学历,来衡量其个人能力,在某种程度上会让用人单位错失良才,导致其人才选拔、培养思路体系更新不及时,还会对用人单位的市场招聘形象带来冲击,影响后续人才招聘。
针对学历歧视问题,难道没有人管吗?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,其实,相关部门也曾发文予以明确。
教育法明确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、就业、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。用人单位不得设置妨碍职业学校毕业生平等就业、公平竞争的报考、录用、聘用条件。
学历低就一定不好找工作吗?答案肯定是否定的。也有很多二本生,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,考上了公务员或者国企央企的人也不在少数。我们要公正地看待问题,希望逆袭生们也能被更加平等对待。